学校文化建设的践行者建设一校一品· 推进教育发展

首页策亿动态 校园文化建设要多一些创造,少一些制造。

校园文化建设要多一些创造,少一些制造。

2017年05月06日09:00 

当下,文化建设越来越得到各学校的重视,这是教育的幸事,更是学生的幸事。然而,有些学校的文化建设明显跑偏,过度追求眼球效应,过分重视物质文化,热衷于对校园进行改造,添置文化景点——校园雕塑、文化墙,等等。用流行的说法,就是包装或整容。


某百年老校创建于清朝年间,其学校文化建设别出心裁,玩穿越,投巨资,把教学楼、办公楼等建筑物改造成明清徽派建筑风格,堪称学校文化建设的大手笔。该校主要负责人自豪地说,他们学校是整旧如旧,旧貌换旧颜。


一所具有现代气息的学校,经过整容,变成百年前的模样,回到了清朝,古老而具有沧桑感,的确产生了眼球效应,参观者络绎不绝。然而,该校文化建设的大手笔令无数参观者竞折腰的同时,也饱受质疑:学校文化建设难道就是整容?甚至有人调侃道,如果把教学楼、办公楼拆掉,搭建一些草棚茅屋,则更接近原始的建筑,更有传统文化的味道。


百年老校,文化底蕴深厚。传承文化传统,要从古老的建筑中看到风景,发现灵魂,学其精髓,而不只是看到石头和沙子,学其皮毛。只有复古,没有创造,无异于东施效颦。


美国《时代》周刊曾直言不讳地说,中国现在什么都可以制造,但什么都不能创造。可以说,有些学校的文化建设也是如此,没有创造,只是制造。制造的方式是整容,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,这是急功近利的学校文化建设。


在校园立一座雕塑,学校就有文化?建一堵文化墙,学校就有文化?把校园建筑物改造成明清徽派建筑风格,学校就有文化?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

网友热评